车开进杭州城,克里斯蒂亚诺看着窗外,脸上现出了稍稍失望的表情。这看起来不过是一个最普通的中国城市,有着典型的写字楼、临街商铺和民居,称得上整洁,却并无特色。尤其又在冬天,街上的色调以灰为主,比起刚刚离开的小镇里碧水环绕白墙青瓦的Jing致,似乎乏味了许多。
过了一阵子,他有些犹疑地问小丹:“杭州。。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?”
不待小丹回答,卡卡先开口了,“你不是来过好多次中国吗?怎么连西湖都不知道?”
“哦,西湖。”克里斯蒂亚诺耸耸肩,“我听说过,但是。。。”他想说自己去过的地方也不少了,城市中心的一个湖,能美到什么程度,似乎不难想象。更不用说中国人又多,若是个用围墙围起来的景点,和一群人排着队进去看一圈留个影,能有多大意思呢?
看他想说又不好意思说的样子,小丹抿嘴笑了,“不用着急,很快就到湖边了,看到你们就知道了。”
五分钟后,车在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边上拐了个弯,穿过一片高大的行道树,西湖便毫无保留地涌进了他们的视野。湖面比他们预想的要大很多,暂时看不到边际。湖水是带点灰调子的蓝绿色,虽然是冬天,却一点儿也不显得少,微风吹过,水面便泛起细细的褶皱。近处的湖岸上最多的是垂杨柳,叶子已经落光了,枝桠却依然保留着袅娜的风韵。远处对岸上有很多梧桐树,留在树上的叶子是深黄色的,在阳光下闪着微光。更远处还有不少常青的大树,看不清轮廓,只看得到一片苍绿,为整个画面涂抹上最沉稳的底色。
克里斯蒂亚诺也说不清该怎么描述这副场景,并不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惊人的美,却隐隐能感觉到它的宁静优雅。这几天的游历让他慢慢了解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——最美的东西总不会一开始就和盘托出,而是需要你用心去寻找和体会,要用眼睛更要用心。
“你们下车吧,西湖是需要用腿来逛的,坐车就太浪费了。”宋琦停好车,“我先把车开到住处去放行李。”
克里斯蒂亚诺和卡卡一起下了车,外面温度低很多,一阵凉风迎面吹来,让人不禁心头一凛。还好他们都穿了厚厚的大衣,克里斯蒂亚诺又从口袋里掏出一双手套,给卡卡戴上,“就知道你手最怕冷。”
大概是因为天冷的缘故,湖边的游人不算多,过很长时间才会有三五个人和他们擦肩而过。岸边偶尔还能见到一些人在垂钓或者写生,个个都凝神静气,仿佛眼里只有这片湖和他们自己。放眼望去,湖中央居然还有人在泛舟。
“看来到哪儿都有不怕冷的人啊。”小丹感叹。
“其实很好啊。”卡卡眯起眼睛看着飘在水上的小舟,只是最简单的木船,上面盖着弧形的顶篷,“最好再下点小雪,坐在船里温上一壶我们前几天喝过的那种酒,聊天看风景,不是很惬意吗?”
“天啦,卡卡先生,”小丹瞪大眼睛,“你描述的这个场景,完全就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爱好。我觉得你已经看懂中国的情调了。”
卡卡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回头冲走在后面的克里斯蒂亚诺眨了眨眼睛,“要是真的下雪就好了。”
不久之后他们走到了一个小山丘旁,微微有些chaoshi的小径曲折地通向上面,卡卡没有犹豫,拉着克里斯蒂亚诺就向上攀登起来,穿过一个矮矮的石牌坊,很快就到了山顶。这里有几间传统的中式房子,还有三两个亭子和竹阁。正中一间屋子开着门,里面并没有人,却挂着几幅山水花鸟和书法作品。过了一会儿,他们才看清楚屋子一角坐着一位老人,守着一个小火炉和一壶茶,正在读一本书。
“这是什么地方?”克里斯蒂亚诺转过身,问刚刚走进来的小丹。
“这里是西泠印社的旧址。”
“西泠印社?”
“恩,就是二十世纪初的一些书画家和文人,在这里集社,主要是篆刻金石,兼及书画,他们中有很多知名的艺术家。”小丹指着正中一副花鸟画,“这是吴昌硕的作品,他们的第一任社长。”
克里斯蒂亚诺走近看了看,那些刻在石头上又用红泥印在纸面上的中文,与其说是文字,倒不如说是图画。虽然小丹耐心地向他们一一解释每幅文字的意思,克里斯蒂亚诺还是觉得,它们更像一个个谜语。他突然又转回头看看卡卡,倒想起刚才小丹说的卡卡像中国文人的那句话来。
“卡卡,如果你生在那个年代的中国,说不定也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。”
卡卡微笑不答,脑子里也一阵恍惚起来。他想起自己的故乡,那个无一处不浓烈奔放的国度,和眼前中国式的寂静空疏完全是云泥之别,他却似乎能从容地游走于两者之间,并不觉得突兀。
“卡卡,我现在知道为什么中国球迷最喜欢你了。”克里斯蒂亚诺似乎没头没脑地又起了个话题。
“为什么?”卡卡不解地问。
“你不说话也不笑的时候,还真的很像这里的风景,安安静静的,一下子看不出你在想什么,却让人心里说不出的安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