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国疆域辽阔,历代皇帝励Jing图治,山河清明,民风开放。引得万国朝拜。
当今圣上谢祁宸,即位不到一年,为先帝二子。据传先帝本欲传位于长子谢祁洺,却被本该远在边关的二皇子带兵围宫,篡权夺位。
大皇子被以谋害先帝为由下狱,后越狱出逃,如今下落不明。
大皇子一派官员被尽数抄官下狱,而素来亲近大皇子的丞相则却被软禁宫中,生死不明。
数月之后,皇帝以丞相身染恶疾,留宫中治愈为由,亲自送丞相回府,赢得百姓交口称赞。
世人皆知,当今圣上自幼聪慧,文武双全。出众的才华,样貌,更是引得世家小姐们的青眼。
而汉国自古以来便立贤不立长,是以,当今圣上是大皇子还是二皇子,似乎也不是百姓们在意的东西。
——
汉国历代便是三日一早朝,今日百官需进宫应卯。沐澜走到午门时,各部官员已经尽数到齐了。
沐澜十六拜相,师承暮溪山,自幼受天下第一座师暮雪老先生的教导。
暮老先生门生无数,桃李遍天下,素以严厉闻名,却曾有言,“云初踔绝之能,来日必出将入相,为国之栋梁。”
老先生慧眼独具。沐澜十二登科及第,先帝器重异常,十六岁便授丞相一职。从此鹤袍加身,高官厚禄,风头无两。被百姓传为一段佳话。
丞相为百官之首,沐澜虽年纪不大,但汉国历来崇贤不崇长,沐澜曾辅佐先帝励Jing图治,将国家治理的日益繁荣,蒸蒸日上。沐丞相的卓绝才能众人有耳皆知,在百官之中威望很高。
众人皆俯首见礼道,“见过丞相大人。”
“沐丞相。”
“问大人安。”
......
沐澜拱手回礼,随即便站到众官之首,等待宫门开启。
甫一站立,便见御史成大人走上前来,面色颇有几分凝重,
“丞相大人,荆山匪患一事,陛下圣意如何?”
沐澜想起昨日,脸色染上几分怪异,却只是微微皱眉,摇了摇头。
成御史皱起眉头道,
“陛下如此行事,恐难平民意啊。”
就在这时,午门城墙上的钟鼓响起,卯时已到,宫门缓缓打开。
众人停止交谈,整理仪容。穿过午门、广场,踏上长长的汉白玉石阶,踏入重檐庑顶的金銮殿。
众官员站立片刻,便听一人喊道,
“陛下驾到!”
百官齐拜,俯首迎接。
谢祁宸身着玄色缠金边龙纹袍,头戴九旒冠冕,身姿挺拔,在众臣的迎礼中迈入大殿。
他缓步踏上龙座,端坐于龙椅之上。
文武官员各立两旁,众人齐礼。
......
司礼太监上前一步喊道,
“有事者奏闻!”
沐澜正欲出列,御史成大人已经持笏拱手道:“臣有事启奏。”
荆山匪患一事,源自于南海。
南海一带自古便洪涝频发,逢遇灾害,稻田颗粒无收,百姓流离失所,于是流匪四起。
而荆山地势险要,居然发展成一支数百人规模的土匪强盗。朝廷派遣军队,耗时月余,将匪徒尽数拿下。于是这数百人该如何发落又成了问题。
成御史儒生出身,对宽政待民,仁慈治国方面很有一套说法,他极力劝谏陛下效仿先帝,从轻发落。
而陛下的意思,是格杀勿论。
“陛下,南海一带自古便多洪涝灾害,百姓动辄颗粒无收,甚至流离失所。沦落为山匪,也有被逼无奈的成分,望陛下能从轻发落。”
朝堂之中温和派的人也不在少数,典客贺大人附和道,“成大人所言极是,还请陛下三思啊。”
太尉李大人出列道,“南海匪乱不断,向来都是做充军处理,陛下忽然如此大开杀戒,恐会引起民心恐慌啊。”
“流匪占山为王,四处为非作歹,受苦的本就是百姓,如今发展成数百人的规模,就是因为朝廷的态度不够强硬,”廷尉魏大人反驳道,“依我看,就是应该将这伙强盗斩首示众,杀一儆百!”
随即有人附和道,“不错,魏大人所言甚有道理!如此方能警醒世人!”
成御史道,“臣以为廷尉大人所言不妥,我朝历代讲求宽厚待民,如此大开杀戒,于国运有损啊。”
“成大人这是何意,眼下是在讨论盗匪之事,怎么就牵扯到国运了呢?”
……
若再这么吵下去,恐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。
成御史转向朝堂之首,朝龙座俯首道,“还望陛下三思!”
谢祁宸坐在龙椅之上,一手支颐,若有所思的听着他们讨论。
此时他把目光投向一直静立在一侧的沐丞相,微微挑眉,颇有兴致的开口,
“不知丞相大人意向如何?”
一句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