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区红火的时候,城里的姑娘都想嫁到矿上,因为能给分套房子。然而随着开采枯竭,地下空心化,当年让矿上职工自豪的“单位房”也渐渐布满裂缝,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。
有钱的渐渐搬到市里,穷人就困死在矿区,房子实在没法住了,还有卷着铺盖,蜗居在工棚里的,工棚年久失修,哪天外头下大雨,棚里就得下小雨。
通向外部世界的道路破破烂烂。昔日拉矿石的大车将路面压得坑坑洼洼,顾不上修,光景好时,那是矿区产能的勋章,光景不好时,一个个坑就成了残破绝望的疮口。
那种破败窒息,那种逐渐腐烂、死去的感觉,贯穿了少年整个青春期。
“国有矿不行,很多人就去了私矿,工资给的高,就是安全没保障。你都不知道那会儿私矿跟大矿工资差别有多大——私矿每天下了工,能去公共浴室洗个澡,大矿上来就只能拿毛巾擦一擦。我父亲就在私矿,当安全员的。后来私矿发生事故,他就没了。”盛时简短地说。“老板为了少赔偿,不承认是安全设施有问题,坚持说是安全员Cao作失当,把责任都推到了他身上。”
八天八夜在坍塌的矿井周围等待、呼救、大哭、无措,拉上来砸得变了形的尸体,还没来得及办丧事、谈赔偿,汹汹而来要追究安全员责任的老板和打手……
“当时那事搞得挺大的,就把记者给招来了。调查了快一个月,才证实了的确是私矿安全设施有问题,不是我父亲的错。”
“所以这就是你后来选择干新闻的理由吗?”庄晏问。
“不。”盛时顿了顿,表情有些复杂。“当时我母亲有尘肺病——她之前在石棉厂轧棉,石棉肺,你知道吧?得这个病,既痛苦又没得治,我爸刚没了,她不忍心抛下我一个人,就接受了私矿老板的条件——30万,她带我出去躲了几天,我爸手里的关键性的材料,没给那个记者,最后这个报道没发。”
庄晏沉默不语。
“不过这也没给她续命多久,一年以后,她还是死了。”盛时微微垂眼,“治病的钱都没来得及花完,还有十多万。死之前她跟我说,她对不起我爸,也对不起那个记者。”
“那年我才15,半大小子手里有十多万……你想吧。那会儿我成绩很好的,但在那种情况下,我在矿区一天都待不下去,我都打算好了,中考完就报个外地职高,上几年就出去打工。”
“后来是我班主任说动了我。老头特别凶,整个学校的人都怕他。考前天天把我关在办公室复习,堵着门,硬是逼我填了市里最好的高中才放我出去吃饭。”
说到这儿盛时忍不住笑了一下,“后来我去市里念书,每周末回矿上,就去老师家住两天——他是当年支援老三线去我们那儿的,我觉得他应该也是个有故事的人,没老婆,就有一墙的书。高中时我比较孤僻,周末回矿上我就躲在他家里看书。老头爱喝酒,我那会儿才读高中,每次回去他就招呼我整两盅了。”
“你记得我跟你说过,我们那儿肯德基开得很晚吧?高一期中考试时我考了年级第一,不知道谁跟他说了,那都不是周末,工作日他跑到我们学校,让人把我叫出来,塞给我一盒蛋挞。”
严厉而温情的老师,优异的成绩,满室的书香,筑成了少年最后的Jing神堡垒。
盛时的声音很好听,清清冷冷的,总透着一丝似有若无的伤感,字字句句灌在庄晏耳朵里,疼得他一颗心被搓揉出血来。他谨慎地不敢多说话,甚至有点受宠若惊,不知今晚究竟是怎样的机缘巧合,竟然能让盛时说出这么多话来。
“老师现在退休了么?”庄晏问。
“他去世了。我大学毕业那年。”盛时回答道,“不知是环境污染还是什么问题,我们那儿的人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。那时候我已经开始做一些翻译、写稿挣钱了,之前跟他开玩笑,说等我有钱天天给他买茅台五粮ye,接到医院的电话,我赶紧托人买了一瓶茅台坐飞机赶回去看他,老头很高兴,说他没有遗憾了。”
“那个记者,你还记得他是谁吗?”庄晏不死心,又问。
盛时摇摇头,“早不记得了。那会儿我还小,人家采访也不采访我,一直是跟我妈联系。工作后我查了很久,可那不是他报道没出来么,自然也就查不到是谁。”
地转偏向力推动河流走向,导致河岸南岸冲刷,北岸堆积,古人谓之沧海桑田,今人称其运动轨迹。生活就是这样,一个人的人生走向,往往由无数个微小的瞬间合力组成,以至于很多年后回望,发现其实并没有哪个点,是非常明确改变你人生轨迹的点。
那个老师,那个记者,那句临终前的忏悔,一步步推着少年成长,成为了如今这个封闭又热忱,高冷又诚挚,几乎有些偏执的盛时。
“其实,就算能找到他,我也不知该跟他说什么……”盛时也觉得自己今天话太多了,微微有些尴尬地仓皇结束,“大概道个歉吧。”
庄晏突然停下脚步。搀着他的盛时没反应过来,还在继续往前走,突然被轻轻一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