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完一曲,小男孩已经走到了钢琴旁边,好奇地打量着他。
他问小男孩:“你想试试吗?”
小男孩背过手,冲他摇头,但又不走,梁思闻便从包里翻出今天高峰论坛的纪念品,一个歼20模型的钥匙扣,送给他。
小男孩似乎很喜欢,拿着钥匙扣,跑回角落给他妈妈看。
他看到角落那个用报纸和旧衣服堆出来的临时床铺,忍不住走过去,拿出西餐厅赠送的一小盒巧克力,递给小男孩。小男孩的妈妈面容憔悴,Cao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,教小孩说了谢谢,又问梁思闻:“你也是家属吗?”
梁思闻愣了愣,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,“说起来我应该算是……医生家属吧。”
“我爸妈,还有我发小,我发小的父母,他们都是医生。”
“我发小今天值夜班,我在这里……”
他看着小男孩和他母亲呆滞的表情,忽然意识到自己不该说得太多,病人和医生的家属,立场完全不同,对于这对母子来说,绝不是什么能够感同身受的话题。
梁思闻陪小男孩玩了一会儿飞机,十点钟,母子俩要休息了,梁思闻坐回琴凳,托着脸发呆。
住院部的走廊很安静,电子表上的红色数字滴答滴答跳动着,聂哲远从急诊走回办公室,匆促地看了一眼时间,加快了脚步。
今晚的急诊也一刻不得空闲。有个九十五岁的老人摔了一跤,送到急诊的时候呼吸心跳都没有了,抢救了二十分钟才从鬼门关拉回来,但依旧昏迷,因为老人有多年的心脏病史,恢复心跳后,急诊把聂哲远叫过来会诊。
老人的孙女哭到站不稳,抓住他的手,几乎要跪下来求他,他冷静地把人架起来,交给护士搀扶着,说:“麻烦家属在外面等。”
半小时后,老人的心跳再次变得微弱,如果撤掉辅助机器,心脏大概率无法自主收缩。
病人家属请求立即手术,但在场的医生都清楚,以老人的身体状况,有很大的概率下不了手术台,而且九十多岁的老人了,插管、麻醉、开刀,对他来说无一不是折磨。
一小时后,病人家属选择了放弃。
……
回到办公室,聂哲远终于得空拿出手机,看到梁思闻的消息,洗了两遍手,换上一件干净的白大褂,往楼下走。
另一边,钢琴大厅里,梁思闻回忆着《F小调幻想曲》的曲谱,试着弹奏第一节 。
他很多年不弹琴了,能对这首曲子有印象,完全是因为高中演出的时候练过太多次,当时形成的肢体记忆还残存着。但过去十多年了,后面的部分实在有些不确定,他弹了一段便停下了,一抬头,看到聂哲远就站在几步远处,穿着白大褂,脖子上挂着听诊器。
聂哲远走过来,挨着他坐下,“记性不错,刚才那段只弹错了两个音。”
梁思闻撇撇嘴,捶了他一下,“你就损我吧。”
聂哲远解下手表,放在琴盖上,随意转了两下手腕,问他:“要继续吗?”
不等梁思闻回答,他便接着刚才断掉的地方弹,指尖于琴键翻飞,流畅自如,梁思闻迟疑着加进去,渐渐回忆起整首曲子。
眯起眼睛,仿佛回到了中学那场演出,他和聂哲远穿着正装,并排坐在琴凳上,四只手协作完成一首曲子,追光打在他们身上,他们按照提前设计的场景,在弹奏的间隙对视、微笑,直至一曲完毕,鞠躬谢幕。
梁思闻回想着当时,又低头看到聂哲远口袋上夹着的工作牌,莫名心跳加速,慌乱之中弹错了一个音,不知道聂哲远有没有听出来。
曲子结束后,他盯着聂哲远随意搭在琴键上、骨节分明的手,舔了舔嘴唇,说:“哲远,我有一个问题……”
话未说完,聂哲远的手机响了。
聂哲远站起来,背对着钢琴接起电话,梁思闻能隐约听到电话那头的人语气焦急,以及“失血”、“心衰”、“主动脉瓣膜”等等字眼。
他问过自家梁大夫,为什么聂哲远一天到晚这么忙,好像比他们这些主任医师还忙。梁大夫敲了一下他的头,告诉他不忙才不正常,年轻医生只有在高强度的运转压力下才能迅速成长起来,再加上聂哲远无论是临床能力还是科研成绩都拔尖,是心外科重点培养的苗子,自然比其他人更忙。
梁思闻坐在琴凳上,环视着偌大的钢琴厅,消毒水味、角落的席子、睡着的人们……这挤满人间百态的地方未免太沉重。
和聂哲远一起长大的近三十年里,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,原来自己离聂哲远的世界很远。
他们仍然可以合奏一首幻想曲,只不过他还停留在高中的礼堂,聂哲远已经独自前行至了这与艺术不相关的钢琴厅,他的手也从握笔的手、弹琴的手,变成了熟稔执起手术刀的手。
聂哲远从电话里简单了解了情况,皱起眉头,说:“好的,我马上来。”
挂断电话,转过身,被梁思闻扯住了白大褂一角。
“又有病人了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