哦?萧院士可有妙计,可替朕分忧?”
两人一唱一和,朝堂之上的人皆非庸人,自然无人打断两人。
“臣有一策,名科举制,可接陛下之忧,”“且道来,”
“科举制,亦可称为科考制,是意让天下之读书人皆可参加科考,以一年为一届,分为院试,乡试,会试,殿试。各省学正巡回各府衙,举行院试,院试只考经义,中者即可授予秀才,便可成为科考的生员。”
“院试过后,便是乡试,乡试由礼部统一出题批注,科考内容涵盖经义,策问,诗赋,乡试中者授予举人,若各地有职务空缺便可调取举人试任,而举人亦可进京参与会试,”
“会试便是各地举人进京赶考,由陛下亲任钦差大臣出题批注,按需取贡士数目不等,贡士前三十名为进士,可进宫参与殿试,殿试由陛下亲考,择出状元榜眼探花,并分入各部,充实各部人员。”
萧羽便在殿上简单地介绍了一番这科举之策,各处详细之处宋政早已了然于心,这番只是说给朝堂上的官员听罢了。
“嗯,”朝堂之上静默了一阵,无人敢发表意见,直到宋政打破了宁静的局面说道:“此策确实不错,众爱卿可有何看法?”
众人也都直到这不过是一出戏罢了,便也没人自讨没趣,纷纷呼道:“陛下英明!”
“那此事,便交由你了,”宋政的目光扫视过了朝堂之下,说道:“熙儿,”
“啊?”宋熙垂头丧气地站在那儿,突然被喊到名字,突然呆愣了一下,连忙跪下应道:“谢父皇,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托!”
“此事即是由萧爱卿提出的,你若是有何不明白之处,便去请教他便是了,”
“是,父皇,”
“常德,”宋政坐在龙椅之上轻声唤道,常德便知晓了宋政的意思,走上了前,拿起了宋政放在龙案上的圣旨。
“奉天承运,皇帝诏曰,今有月福郡主梁秋月,曾在长安驻军中担任车骑将军一职,有勇有谋,骁勇善战。特任命为中城卫统领,领中城卫一万人,即日上任,钦此!”
“儿臣,谢陛下,”
这件事说大,倒也不大,若说小呢,却也不小。若是没有科举之事,或许还有人会讨论上几分,但此事却只是当作小事,听完便过了。
退朝之后,萧羽自然要去他的翰林院坐班,而梁秋月也领了文书前往中城卫的驻地接任统领,两人便在宫门口分别了。
而在大殿后边,宋政走在了回怡居殿的路上,他的身边则跟着萧羽许久未见的宋瑶。
两人很快便回到了怡居殿中,挥退了闲杂人等,只剩下常德以后,宋政严肃的面容逐渐柔和了下来,说道:“瑶儿,萧家工坊中改良的造纸术可完善否?”
“前几日已查验过了,日常书写足矣,成本较市面上所售的纸张节俭了八成,”
“好,萧爱卿果然不负朕所托啊,呵呵,”
宋政坐在了案台之前,说完便开始翻阅起了桌上的奏折,并认真地批注了起来。
“父皇,儿臣还有些不解,为何要将科举此事交由建王殿下?”
“好,问得好,”宋政手上的毛笔未停,嘴上说道:“你便在这儿想想,为何要将此事交由建王殿下,待到午时用膳之时,答复与我,”
“是,父皇,”
桌上的卷宗一点点地少去,时间也慢慢流逝着,很快便来到了午膳之时,守于门口的常德快步走了过来,说道:“启禀陛下,萧院士已在门外,”
“让他进来吧,”
萧羽进来后,在宋瑶的身边坐了下来,便听到宋政说道:“瑶儿,你来说说,为何将这科举之事交由熙儿来做,”
“儿臣愚昧,未得其解。”
“那这举孝廉之策与科举有何分别?”
“举孝廉之策乃是各地官员为朝廷推举人才,士族之间相互推举,易于滋生腐败之相,而科举之策则是令天下读书人皆有机会,更为公正,”
“不错,有借必有贷,那么有得必有失,此事朝廷得利,那何人将有失?”
“士族,”
“不错,若是此事有害于士族,那必有士族会从中作梗,那此时该当何解?”
“儿臣明白了,”宋瑶稍思索了一番,便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,“可,若是他们不做,那该如何?”
宋政没有说话,反而将目光看向了萧羽。
“他们会做的,因为科举将会用到无数的纸张,而市面上的纸张皆是由江南士族所把握,也是他们收入的来源。而且他们若是不做,陛下也有其他人选可做。
更何况此事之间,还有手脚可做,”
“这,”宋瑶也不是愚笨之人,很快便想明白了这简单的安排背后,竟有如此多的考量。
烈阳当空的午后,建王府位于城东的主路之上,地位颇为尊崇,正厅之上正坐着三人,正是宋熙,卫绩,以及宋熙的生母,也便是卫绩的女儿卫淑妃。
“外公,此